首页 > 综合 > 

以精准铸就信赖:伟业计量冰冻人血清蛋白质标准物质系列助力科研与临床检测

2025-08-25 20:05:53   来源:笔伐口诛网

在生命科学研究与临床检测领域,精准精准的铸信质标准物质系蛋白质检测数据是科研突破与疾病诊断的关键支撑。为此,赖伟量冰列助力科伟业计量精心打造冰冻人血清蛋白质标准物质系列,业计研临以高精准度、冻人蛋白高稳定性为核心优势,血清为各类蛋白质检测场景提供值得信赖的床检测校准依据。​

系列亮点:精准匹配检测需求​

1. 本系列标准物质针对不同蛋白质检测需求定制开发,精准全面覆盖多种血清蛋白质检测场景。铸信质标准物质系无论是赖伟量冰列助力科单一蛋白质的精准定量,还是业计研临多种蛋白质的混合检测,都能找到适配的冻人蛋白产品。

2. 针对总蛋白检测,血清有 BWM100001、床检测BWM100002 两款不同标准值的精准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以及包含 2 组分的混合装 BWM100003,满足不同浓度梯度检测的需求。

3. 在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检测方面,BWM100010、BWM100011 为包含 2 组分的混合标准物质,BWM100012 则是包含 4 组分的混合装,为多指标联合检测提供便利。

4. 对于载脂蛋白 AI检测,BWM100023、BWM100024 分别提供不同标准值的单一组分标准物质,BWM100025 为 2 组分混合装,助力载脂蛋白相关研究与检测。​

5. 此外,还有专门针对白蛋白的 BWM100031、BWM100032 单组分标准物质及 BWM100033 混合装,针对前白蛋白的 BWM100034、BWM100035 单组分标准物质及 BWM100036 混合装,全方位满足各类细分检测需求。

品质保障:高精度与高稳定性​

每一款标准物质都经过严格的制备与校准流程,确保标准值的精准可靠。规格统一为 1mL(部分混合装为 1mL*2 支 / 套),便于实验操作中的精准取用,减少误差。​

无论是临床检测中的蛋白质水平监测,还是科研实验中的蛋白质定量分析,本系列标准物质都能为您提供稳定一致的校准标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产品详情列表​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标准值
BWM100001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1mL34.0g/L
BWM100002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1mL54.7g/L
BWM100003冰冻人血清总蛋白标准物质1mL*2支/套2组分
BWM100010冰冻人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标准物质1mL2组分
BWM100011冰冻人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标准物质1mL2组分
BWM100012冰冻人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标准物质1mL*2支/套4组分
BWM100023冷冻人血清中载脂蛋白AⅠ溶液标准物质1mL1.38g/L
BWM100024冷冻人血清中载脂蛋白AⅠ溶液标准物质1mL0.70g/L
BWM100025冷冻人血清中载脂蛋白AⅠ溶液标准物质1mL*2支/套2组分
BWM100031冰冻人血清中白蛋白标准物质1mL19.4g/L
BWM100032冰冻人血清中白蛋白标准物质1mL35.7g/L
BWM100033冰冻人血清中白蛋白标准物质1mL*2支/套2组分
BWM100034冰冻人血清中前白蛋白标准物质1mL125.6mg/L
BWM100035冰冻人血清中前白蛋白标准物质1mL211.4mg/L
BWM100036冰冻人血清中前白蛋白标准物质1mL*2支/套2组分

伟业计量始终坚守质量为先、服务科研的理念,致力于为广大科研与检测工作者提供高品质的实验试剂。​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产品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 4000-999-322 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探索

靠产品靠服务 灯饰企业才能竞争

服务,同其他有形商品一样,同样要被消费者消费,需要被消费者认可。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服务理念。作为一个灯饰企业,可能很多企业都会把重心放在灯饰产品的生产方面,忽略了服务这一个概念。其实服务也是企业获得

娱乐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 收藏资讯

近年来,收藏界关于用哪种方式鉴定文物,才是最准确的方法,一直在争论不休。文物体制内的考古派、博物馆派、学院派等各派各说各有理,争论此起彼伏;体制外的民间派别如电视明星专家派、收藏协会派、实战收藏研究派

热点

马龙退赛 2018国际乒联瑞典公开赛马龙伤势如何什么时候能恢复?

昨天是2018国际乒联瑞典公开赛正赛第一个比赛日,原本预计出战男单和男双的国乒老大哥马龙,突然宣布因伤退出比赛。这一消息一时激起千层浪,很多球迷都心系马龙,非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退赛没什么大不了的,但

综合

艺术在资本市场中何去何从? 收藏资讯

近两年来,诸多策展人、评论家、艺术经纪人等艺术界人士及画廊、拍卖公司等艺术机构,纷纷将目光锁定年轻艺术家。这种局面,让人不禁想到2005年至2008年的年轻艺术家热潮。那么,当下这波年轻艺术家热与此前